唐山民政信息网 | 无障碍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
  首页 民政资讯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公共服务 政务服务  
民政资讯 > 县区动态
路南区:构建民生服务新体系,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打印本条】 【关闭窗口

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战略布局下,唐山市路南区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治理、提升民生福祉的号召,于梁家屯路街道基层民政服务站(社会工作站)和学院南路街道基层慈善试点深入探索实践,形成了一系列成效显著且具备广泛推广价值的工作模式。

梁家屯路街道:强化民政服务,打造“一站式”暖心枢纽

夯实服务基础,规范运行管理梁家屯路街道以构建“一站式”服务枢纽为核心,精心划分“为老服务、儿童关爱保护、社会组织孵化站、慈善资源”等功能区,配备电子屏、档案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硬件设施,明确开放时间,通过醒目标识吸引居民前来办事。同时,组建专业专职服务团队,制定《服务站岗位职责清单》《服务流程手册》,实现服务流程标准化、人员职责清晰化,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为基层民政服务筑牢根基,确保居民享受到便捷、高效、规范的服务,为构建基层治理现代化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聚焦重点领域,创新服务项目社会救助从“被动受理”转变为“主动发现”。通过“敲门行动”联合社区网格员深入低保、特困、残疾家庭、困境儿童家庭,逐户建立722份详细档案,记录基本情况和需求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掌握居民需求变化,这不仅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践行,更是提升基层民政服务精准度和有效性的关键举措,体现了对困难群众基本权益的全方位保障。通过多维度评估救助对象需求,为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对接就业培训,累计助力146人次再就业,实现从“输血式”救助向“造血式”帮扶的转变,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这与国家推动就业优先战略、促进困难群体增收致富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为重病家庭及时申请临时救助,联合企业开展技能培训班提升困难群体就业技能,引入心理咨询帮助困境群体融入社会,全方位解决了困难群众面临的经济、就业和心理问题,为社会稳定发展贡献力量。为老服务从“基础保障”迈向“品质提升”。实施“银龄守护计划”,组织低龄老人志愿者与高龄、失能老人结对探访,路南区赵开楼社区“老帮老”的志愿服务队成立于1991年,34年来,“老帮老”的公益互助养老模式不断被发扬光大,每年都有新退休的志愿者不断加入,志愿者队伍已由最初20多人发展到现在近千人,既减轻了社会养老负担,又传承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鼓励老人参与“老帮小”活动,担任社区儿童校外辅导员,传承文化知识,促进代际交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良好社区环境。开设“老年学堂”,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符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要求。儿童关爱从“生存保障”转向“发展赋能”。为儿童建立成长档案,提供职业启蒙教育,打造“儿童友好空间”,举办各类活动,鼓励儿童参与社区治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这是对国家关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保障儿童权益政策的深入落实,为国家未来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深化工作推进,完善长效机制深化“五社联动”,开展资源对接会,吸引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参与,实现资源定向募集、精准投放,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基层治理强大合力,这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积极探索。编制运营手册,输出成熟运营经验,为推动基层民政服务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供可复制模板;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探索多元筹资渠道,推动政策创新,为服务站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体现了基层治理在资源保障和政策创新方面的积极作为。通过制作短视频、撰写案例等方式扩大服务站影响力,深化居民参与,打造基层治理标杆,为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生动范例。

学院南路街道:构建慈善体系,激发社区自治活力

搭建联动框架,精准募集资金学院南路街道构建“社工+社区基金”联动框架,成立跨部门工作专班,整合街道党建、社工机构、社区及居民代表力量,建立定期议事制度,畅通资源对接与问题协调渠道,这一举措强化了党建引领,充分发挥了各方优势,为基层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组织保障。通过居民调研和议事会梳理社区核心慈善需求,聚焦为老服务、扶弱助残、环境治理等领域形成精准服务清单11份,体现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依托社区活动设计轻量化募捐场景,吸引爱心企业与居民参与,完成11.23万元社区基金启动资金募集,并规范资金管理流程,确保资金透明化运作,为基层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稳定资金支持,也为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开辟了新途径。

推进民生项目,创新运营模式聚焦“一老一小”及困难群体需求启动微公益项目,开展“困境儿童微心愿”“暖巢童伴计划”“你的美好我守护”等关爱活动16场,困境未成年人生活帮扶1692人次,学习帮扶167人次,心理帮扶233人次,服务辖区未成年人5700余人次,慰问112场,媒体报道120篇。邀请居民参与方案设计,培育社区自治意识,充分发挥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自治活力。改造社区闲置空间建设慈善共享空间,形成“公益+商业”可持续循环模式,反哺基金用于基层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慈善事业与社区发展相互促进的创新之路,为解决基层治理资金短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鼓励“老帮老”“老帮小”在社区慈善项目中发挥作用,促进社区代际互动,营造和谐社区氛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区文明建设。

强化能力宣传,营造慈善生态开展社区基金专题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案例教学,提升基层人员实操能力,为基层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撑。制作科普材料,通过多渠道传播慈善知识;策划慈善故事分享会,挖掘典型案例,营造全民参与的慈善氛围,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居民慈善意识,更能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慈善事业的良好风尚,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贡献力量。未来还将推动“一社区一基金”布局,开发数字化管理平台,设立“社区微公益大赛”,升级“先锋合伙人”模式,建立慈善专家智库和企业社区对接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举办系列活动,打造区域品牌,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协同、居民参与的基层慈善生态,为全国基层慈善事业发展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模式。

唐山市路南区通过两个街道的试点工作,在基层民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路南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的各项政策,持续优化工作模式,不断探索创新,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民政资讯 | 政务公开 | 政民互动 | 公共服务 | 设为主页 | 网站地图


ICP备案:冀ICP备13009492号-1 冀公网安备:13020302000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