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海港区认真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作要求,围绕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政策措施,强化主动发现,提升便民服务,创新救助方式,扩围增效工作进展明显。
完善三项政策,拓宽覆盖群体。适度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拓宽覆盖群体。一是将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的对象范围扩展至生活困难的重度残疾人、支出型困难人口、低边家庭中的重病患者以及失能失智老年人。截至目前,全区有城乡低保对象681户718人,其中单人纳入低保650人,占低保对象总数的91 %,是低保扩围的重要增长点。二是将因病因残因学等刚性支出作为扣减因素,推动低保从保障“收入型贫困”向“支出型贫困”延伸。三是放宽低保边缘家庭财产认定标准由1.5倍提高到2倍,家庭收入由36个月城乡低保救助标准提高到48个月城乡低保救助标准。截至目前,海港区共认定低保边缘家庭741户1349户。
采取三项措施,强化主动发现。落实主动发现机制,推动“政策找人”“补贴找人”“服务找人”。一是大数据比对。依据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低收入人口纳入监测范围,加强数据交叉比对,及时筛查出潜在救助对象并实地核查。二是网格化摸排。借助“人头对人头”网格化,将困难群众纳入网格管理,常态化开展家庭情况摸底排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三是铁脚板走访。把主动发现困难群众作为村(居)的重要职责,通过定期上门、入户走访等方式及时发现潜在救助对象。
突出三个抓手,实施温暖救助。一是抓排查方式,促困难群众摸排更全面。对去年以来退出低保的原保障对象、申请低保未通过的家庭等进行再排查,有25人纳入低保边缘家庭;依托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推送的79条预警信息,立即主动上门核实家庭情况,其中纳入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45人,临时救助11人,死亡5人,其余18人不符合救助条件;定期与相关部门开展数据比对,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二是抓督查方式,促扩围增效工作见成效。坚持全面性督导、精准性督查、权威性督查,认真落实刚性支出扣减、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单人户”等针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利民惠民好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三是抓政策宣传,促救助政策知晓度稳提高。采取“线下+线上”共同发力,印发“低保边缘家庭政策明白纸”,实行“一通电话随时解答”的服务管理模式;通过村居公示栏粘贴、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发布社会救助政策,提高宣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