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民政局低保核查认定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念好“广、深、实、全、活、严”六字诀,扎实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取得了实效。
在政策宣传上突出“广”。为提升广大群众救助政策知晓率,中心在局主要领导的支持下,充分利用该市在应对新冠肺炎病毒时期创立的五级联控体系,利用微信群进行救助政策宣传,真正实现了救助政策到家到户;利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相关政策培训会的契机,对乡村干部进行培训;同时要求乡镇人民政府利用农村集市人流量大的特点,安排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上发放救助政策明白纸;发动村干部利用农村应急大喇叭进行广播宣传以及在村(社区)政务公开栏公开救助政策等多种渠道、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真正做到了救助政策广覆盖。
在业务培训上突出“深”。在及时转发《唐山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认定办法(试行)》等文件的基础上,邀请专业人士对基层民政专职工作人员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重点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唐山市申请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认定办法(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内容、释义和基层在政策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增强了民政业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际工作开展的可操作性,使其尽快成为业务上的明白人。
在责任落实上突出“实”。对每一个申请救助的家庭情况,中心都要求申请人必须签订授权书,落实申请人责任;要求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民政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承担起调查核实的责任,坚持谁调查、谁签字,以示对调查结果负责;同时按照上级要求,在申请家庭所在村(社区)村(居)务公开栏显要位置公示,听取群众意见,对有群众反映的还要及时组织召开由乡镇(街道)民政工作人员主持,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干部、乡镇(街道)包村(社区)干部、熟悉村(居)民情况的党员代表、村(居)民代表参加的评议会议开展民主评议,民主评议过程要详细记录,并由主持人、记录人签字。
在信息获取上突出“全”。为了使申请家庭及时得到救助,对经过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审核通过的家庭,中心工作人员及时进村(社区)通过与村(社区)干部座谈、走访申请家庭左邻右舍等方式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主动与市不动产、金融、车管等部门联系,请其配合调查申请救助家庭在遵化城区内购买商品房信息、存贷款、车辆等信息,有效解决了省核对系统信息不够全面问题。目前遵化市实现了系统比对、入户核查率100%,使核查结果更加精准。
在工作方法上突出“活”。为提升工作实效,中心创新方法举措,在局领导的支持下以民政局名义每年9、10月份,都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调查机构,在全市在册的农村低保对象中按照一定比例进村入户开展核查。2021年共抽查了701户在册农村低保家庭,经核查,第三方提出有21户疑似不符合低保救助政策。10月底反馈中心后,中心及时以民政局名义要求乡镇(街道)进行再次核查,并根据核查结果作出决定,在中心的督导、指导下最终9户被取消低保资格。
在全量信息复核结果的应用上突出“严”。河北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平台的全面启用,在有效避免“错保”、“骗保”、“关系保”等现象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新申请救助对象反馈的全量信息方面,依据核对报告显示的资产超标等问题,由乡镇(街道)民政工作人员采用适当方式与申请救助对象及时见面,反馈省核对中心核查情况,依据相关救助政策,及时答疑释惑,绝大多数申请人见面后,不再提出救助申请,2021年遵化市提交省核对平台586户,通过反馈相关信息后,自愿撤回救助申请的有35户,依照相关救助政策和全量信息有效控制了救助增量。在减存量方面,中心按照河北省、唐山民政部门工作要求,及时将省核对中心反馈的涉及10个部门14类1万余条信息,及时按照属地发至相关乡镇(街道),并就全量信息复核应用提出明确要求:即高度重视全量信息,又不将省反馈信息作为是否救助的唯一标准,还要通过入户走访、听取救助对象申辩、要求救助对象提供佐证材料、实地查看其家庭现实情况和听取基层干部、代表人士的意见综合确定是否停发(调整)救助金。2021年该市通过运用全量复核信息应用,停发278人,由于证据确凿、程序合规、适用政策准确、工作方法恰当,没有发生一件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