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唐山市民政局锚定目标,聚焦需求,精准发力,推动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养老助餐服务格局逐渐成型,各项支持政策更加健全,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一是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顺利完成职能划转,整合设立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了全市老龄工作会议,印发《唐山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等相关制度文件4个。成功入选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地区,与市数据局联合印发了试点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加快推进试点工作,着力提升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养老设施专项规划编制,配合市住建局研究制定《养老托育设施建设指南》,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养老设施的基础建设。
二是切实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为20.29万名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超1.1亿元。为1183名经济困难高龄老年人、2214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按时发放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高质量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完成适老化改造2149户。
三是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全市共培育养老机构346家,等级以上251家;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6家、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点709个,实现全覆盖;农村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2个,覆盖68.36%的乡镇;建成具备助餐功能的养老服务设施994个,日均服务2万余人次,基本形成布局科学、配置合理、服务完善、管理规范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11个涉农县(市、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护理员实现“岗位大练兵”和县级培训全覆盖,市级培训1443名,746名完成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在民政部、财政部组织开展的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成果验收中,我市在全国42个项目地区中被评“优秀”项目地区。被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评为2023年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综合评价优秀市。
四是加快推进京津冀养老领域协同发展。在已与北京签订推进两地养老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又与天津签订了养老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指导路南区政府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同京津双向交流活动20余次,组织县(市、区)及养老机构参加北京养老论坛、京津养老大集、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对接等活动,广泛宣传唐山养老资源,积极吸引京津老年人来唐养老。以市民政局名义组织参加天津老博会,会上作唐山养老资源宣传推介发言,并专设展位向参展老人和企业宣传唐山养老。至2024年年底,共有610名京津老人入住我市养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