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民政信息网 | 无障碍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
  首页 民政资讯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公共服务 政务服务  
民政资讯 > 民政要闻
唐山市“乡村著名行动”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乡村行—滦州篇
               
打印本条】 【关闭窗口

      大岗上村是移民迁建村,1959年因陡河水库建设整体搬迁至此,全村共有198户、765人,实有耕地不足400亩,总面积0.6平方公里。近年来,该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率先全村推行“六个一”党员规范管理办法,用“小积分”激发了“大干劲”,有效带动全村党员干部团结一心、该村以全镇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硬化道路2100平方米,铺设柏油路面6200平方米,栽种山楂、白蜡等各类乔木2600多株,在村北路口建设了“大美荷杉”精美牌楼、占地400余平方米的街心公园、打造了“古镇新风党旗红”党性教育基地,这些都成为了大岗上亮眼“名片”,广大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油然而生。同时,为有效促进村民就业增收,该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以支部为主导引进了花生种植大户,引导村民将闲置土地统一流转进行集中经营,200亩土地以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进行流转,每年可获得收益16万元。

2.jpeg

图片1.png


      无税庄二村占地面积375亩,全村总户数292户,总人口1028人。现有耕地面积1260亩。主要种植花生,玉米。多数村民以种植,养殖,外出打工和跑运输为主。2012年无税庄二村实现了街道全部硬化,并完成了户户通工程,硬化面积6万多平米, 2012年10月完成了村民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和村级卫生室建设。同时投资20多万元建成了设施齐全,功能齐备总面积有2800平米的大型村民健身文化广场,这个广场是目前我市农村中标准最高,面积最大的健身场所。广场建成后,已成为广大村民活动之“家”,传播信息之“窗”,联系群众之“桥”,成为了广大村民茶余饭后学习,活动,娱乐,健身的好去处。2014年村内各街道共栽植园林绿化树木3100多株,实现了全村各街道达到全部绿化。在搞好绿化的同时,全村村内各街道进行亮化,新安装了太阳能路灯226盏。无税庄二村大力开展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和整治村容村貌活动。完成了14000平米的旧墙改造,并进行了立面美化,突出“历史,诚信,孝敬,互助”等内容,建成传播文明风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文化长廊。

图片4.png

图片5.png

图片6.png

图片7.png


      前迁义村位于响嘡街道东部,距街道办事处驻地3公里,东至滦河,南至王法宝村,西至前常峪村,北至后迁义村。全村总面积0.42平方公里,有141户,426人,该村以民族满族居多,350余人,余为汉族。前迁义村凸显“滦河文化+金色堡垒”,打造美好家园,传承美好家风。该村建筑以平房为主,砖混结构。街道路面硬化,硬化面积1.15万平方米,铺设面包砖1.08万平方米,太阳能路灯115盏,栽植果树260棵,立面墙3500平方米,砌风景墙1237延长米。该村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16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105亩,油料作物播种55亩。畜牧业以猪、羊养殖为主。

图片9.png

图片8.png


      教场村隶属于古城街道办事处,位于滦州古城和新城中轴线上。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村,隋唐时期著名将领罗成曾在这里练兵,由此得名,古滦州八景之一的“金泉渠月”也位于该村。全村共170户、575人,耕地200亩,该村通过“党支部+农业合作社+农户”三级共建的模式,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和暖棚种植,拓宽村民收入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本。教场通过“党支部+农业合作社+农户”三级共建模式,发展乡村旅游路径,2015年成立向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102户村民加入合作社,村干部担任管理员,逐户指导民宿经营。2021年,村北游客接待中心改建成了滦州市党员教育研学点,承办我市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教场村先后被评为“唐山市基层党建示范点”和“唐山市A级基层党组织”。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图片10.png

图片13.png


       花果庄村位于国道205北侧,比邻滦州市城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目前全村共120户,420人,村域面积共135亩,以平原等为主,其中村庄面积80亩。花果庄村以“两室”标准化建设为依托,突出政治引领、便民服务、基层治理、协商议事、党群活动五大功能,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服务站、社会治理综合服务站、党员活动室、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功能室。村中街道全部硬化,面积达2万平方米。村入口处修建了仿古牌楼、1500延长米的景观墙;对全村主街道每家门楼统一规划建设,形成了红门白墙黛瓦、古今辉映的格局;实施了线改入地工程,成为河北省第一个没有明线的村庄。在村东投资400多万元,建设展陈面积达800平方米的民俗博物馆,广泛搜集民国初年到上世纪70年代的民俗物品达586种,3980余件,成为滦州首家以民俗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唐山地区规模最大的民俗博物馆。依托毗邻滦州古城的地理优势和特色民俗文化村、民俗博物馆建设,花果庄村积极融入京津冀大旅游体系。成立了闲置农宅合作社,对村内闲置农宅进行统一管理、改造升级,使农家庭院真正变成丰富市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的“农家乐”;投资200多万元,建设集生态餐饮、绿色采摘及健身娱乐于一体的“花果庄园”。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民政资讯 | 政务公开 | 政民互动 | 公共服务 | 设为主页 | 网站地图


ICP备案:冀ICP备13009492号-1 冀公网安备:13020302000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