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民政信息网 | 无障碍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
  首页 民政资讯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公共服务 政务服务  
民政资讯 > 民政要闻
唐山市召开“儿童福利和权益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
               
打印本条】 【关闭窗口

10月29日上午,唐山市组织召开了儿童福利和权益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会议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一级主任科员常蕊主持,由唐山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周晓江同志进行发布。

152999_1730190859_hd.jpeg

从发布会上获悉,唐山儿童福利事业加快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关爱对象不断拓展,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逐步构建了从“兜底保障”向“分类保障”、从“保生存”向“促发展”转变的新格局。

一、建立工作台账,分类包联帮扶

一是全面精准摸排。在传统自下而上依申请保障的基础上,通过定期入户走访、跨部门信息比对、组建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工作队等方式,不断提升主动发现困境儿童的能力,建成发现报告机制,实现应助尽助。积极对接教育、公安、卫健等部门,建立流动儿童监测摸排工作联络小组,开展流动儿童监测摸排并全部纳入监测体系。

二是健全完善台账。目前全市3.3万名流动儿童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逐人落实关爱服务基础清单。1.3万名困境儿童按照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残疾人两补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进行分类,“一人一档”记录儿童及家庭基本情况和帮扶需求,每季度动态更新。

三是“1+3+N”包联帮扶。由市委组织部、社工部牵头,为每名困境儿童落实1名包联基层网格员、1个包联基层党组织、1名包联领导干部;民政、教育、妇联、团委、残联等N个部门根据困境儿童台账信息,“一人一策”落实“多对一”包联举措;招募1192名“爱心爸妈”,与所有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关爱帮扶。

二、提升保障水平,落实保障政策

一是严格落实儿童福利政策。按照机构养育孤儿每人每月1750元,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月1300元标准,为324名孤儿、86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补贴;8500余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儿童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城市低保儿童月平均补差发放724元,农村低保儿童月平均补差发放583元。3100余名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纳入两项补贴范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96元、90元;开展“明天计划”项目,36名孤儿接受医疗救治和免费体检;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资助118名年满18周岁仍在校就读的孤儿每人每学年1万元。连续两年向1210多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免费赠送意外伤害险。

二是全面落实监护责任。市儿童福利院现养育孤儿5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监护权全部转移到民政部门,保障了儿童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市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204名有需求的困境儿童提供临时监护、护送回家、心理关爱等服务。120名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全部签订了《委托照护责任书》,及时通过电话、视频、微信语音等方式,加强与留守儿童的亲情沟通。

三是多部门合力监护。民政、检察、妇联、关工委等部门探索建立了基层工作人员互派、通报会商、线索转介等多项制度,构建了“检察官+儿童主任+妇联主席+五老+专业社工或志愿者”一体化工作模式,重点解决困境儿童落户安置、临时监护、司法救助、监护权转移、打拐救助、家暴庇护等跨部门、跨区域问题。

三、健全服务体系,满足儿童需求

一是四级体系有效联动。推进“两中心一站一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建成市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家、县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4家;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231个,实现全覆盖;村(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点1684个,覆盖率27%;27家社工机构、414名社工为困境儿童提供救助保护服务。今年以来,通过“两中心一站一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聚合人员、场地、资金、人才优势,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儿童方面法律法规50余次,录播宣传视频4期,发放宣传册6000余份。为困境儿童监护人(照护人)开展“困境儿童公益讲堂”“家庭教育课堂”“家庭教育监护指导”等公益培训30余次,提升了困境儿童家庭支持力。

二是人才队伍更加优化。建立常态化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培训机制和多部门业务宣讲人才库和资料库,在线下培训基础上,研发线上“云培训”小程序,通过在线注册、学习、考试、生成结业证书等环节,完成6501名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全员业务培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制报告制度》、儿童福利政策等内容基础上,不断强化儿童心理、安全守护等专业知识培训,指导儿童主任在走访服务中与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建立信任关系。

三是心理关爱不断加强。联合市直部门印发《唐山市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开展心理健康监测评估、加大心理健康关注力度等十个方面,全面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和身心健康素质。市儿童福利院、市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均设置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为有需求的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四是关爱帮扶全面开展。联合15个部门印发《唐山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关爱服务质量。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广泛参与,发挥社工机构、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作用,通过设立困境儿童关爱救助基金账户、慈善定向捐赠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今年以来,组织开展“情暖寒冬 共护未来”“润心伴成长 同心护未来”等关爱服务活动百余次,依托慈善协会、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点)走访慰问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在内的困境儿童5900余人次,发放慰问物资180余万元。完成“微心愿”千余个。开展金秋助学,市县两级慈善协会、救助基金会、市福彩公益金投入201.85万元,资助全市2024年1228名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入学(其中:福彩助学69人、资金34.5万元,市县慈善助学565人、资金120.6万元,市县救助基金会助学594人、资金46.75万元)。

下一步,民政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保障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基本权益为导向,以提升困境儿童和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水平为重点,全力推进儿童福利和权益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部门协同合作。会同相关部门,调动各方力量,建章立制,扎实推进困境儿童和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保障儿童权益。

二是提高关爱保护质量。深入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做好“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着力推动流动儿童在居住地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城市融入等关爱服务。

三是筑牢基层服务基础。持续加强市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指导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开展入户走访、信息核查、关爱服务等工作,在困境儿童兜底监护、加强基层工作人员培训、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以有广度的参与、有精度的措施、有温度的服务,护航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健康成长。



 
民政资讯 | 政务公开 | 政民互动 | 公共服务 | 设为主页 | 网站地图


ICP备案:冀ICP备13009492号-1 冀公网安备:13020302000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