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民政信息网 | 无障碍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
  首页 民政资讯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公共服务 政务服务  
民政资讯 > 民政要闻
唐山市民政局全力打造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打印本条】 【关闭窗口

近年来,市民政局积极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基础建设,规范服务管理,持续优化养老方式和服务模式,初步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全市广大老年人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着力构建要素保障机制,增强养老支撑力。一是科学规划引领。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建设指标,突出服务保障、服务供给、产业发展等六大方面任务,加快实施兜底性照护服务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提升等九项专项工程。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实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市、县、机构三级养老人才队伍培养体系。2023年培训护理员5000余人次,新增养老服务持证护理员652人。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将养老服务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将93.92%的市本级福彩公益金统筹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成立市级“一老一幼”公益基金,18个县 (市、区)全部成立县级公益基金,助力“一老一幼”民生保障。

着力构建普惠供给机制,拓宽养老覆盖面。一是发展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街道(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大力推进日间照料机构、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建设,为社区和农村老年人开展配餐送餐、生活照料等养老服务。全市建成乡镇 (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79家,建有日间照料服务机构787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5192个。二是加强综合性养老机构建设。开展等级评定,支持养老机构根据老年人需求错位化发展、差异化经营。全市共培育养老机构 354家,床位3.7万张,护理型床位2.28万张,养老服务从业人员4551人,收住老人18230名,其中等级以上机构243家。三是提升养老机构医疗照护能力。引导支持养老机构与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合作,建成医养结合机构83家,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医疗保健服务。在全国率先推出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积极申请居家护理长护险保障服务,已惠及2.1万余名老年人。   

着力构建精准供给机制,提升养老优良度。一是破解关键领域。聚焦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问题,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和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建设家庭养老床位4500余张,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22万余人次,完成适老化改造4883户。二是发展助餐服务。在城市社区,以路北区、路南区为示范,利用闲置资源设立老年食堂,支持社区日间照料机构拓展就餐、助餐、送餐等服务。在农村地区,鼓励立足实际探索多元共建助餐模式,形成了滦南县“四个一点”和丰南区“1+4”等农村助餐典型模式。目前,全市733个日间照料站点具备助餐功能,覆盖率达97.73%,建成孝老食堂394个,开展助餐服务300余万人次。三是推行“快乐养老”。聚焦养老服务理念迭代,在全市推行“快乐养老”模式,把养老服务机构打造 成“百岁幼儿园”,打造乐“心”中、乐在“动”中、乐在“学”中三种快乐场景,让老年人实现快乐享老。


 
民政资讯 | 政务公开 | 政民互动 | 公共服务 | 设为主页 | 网站地图


ICP备案:冀ICP备13009492号-1 冀公网安备:13020302000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