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民政信息网 | 无障碍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登录
  首页 民政资讯 政务公开 政民互动 公共服务 政务服务  
民政资讯 > 民政要闻
唐山市组织召开“困境儿童关心关爱工作”新闻发布会
               
打印本条】 【关闭窗口

118日上午,唐山市组织召开了困境儿童关心关爱工作新闻发布会。会议由唐山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何永欢主持,由唐山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晓江同志进行发布。

微信图片_20231108153425.jpg

从发布会上获悉,市民政局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完善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制度、全面落实“人头对人头”工作机制、健全四级救助服务体系、凝聚社会关爱力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全市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坚持“三个强化”,构建多层次关爱服务体系

强化组织推动。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批示并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全市在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上下足“绣花”功夫。建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双组长”的未成年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增加市教育局、市妇联、共青团市委、市残联四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各县(市、区)均完善相应机构。

强化部门协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关心关爱工作的实施方案》,由市民政局牵头,与市教育局、市妇联、团市委、市残联等相关部门建立定期会商机制,明确落实儿童福利政策、加强学校教育资助、开展助残助医康复、落实监护照料责任、提高集中养育水平、建立包联帮扶机制、招募“爱心代理爸妈”、提供青年关爱服务、赠送意外伤害保险、开展节日走访慰问等十项任务民政、检察、妇联、关工委等部门探索建立了基层工作人员互派、通报会商、线索转介、联席会议等多项制度,构建了“检察官+儿童主任+妇联主席+五老+专业社工或志愿者”一体化工作模式,妥善处理困境儿童落户安置、临时监护、司法救助、监护权转移、打拐救助、家暴庇护等重点事件

强化社会参与2023年实现近万名困境儿童走访慰问全覆盖,慰问物资330余万元,开展关爱宣传、摸底排查、道德建设、安全关爱、节日陪伴、特色服务300余次,270多个机关单位、近70家社会组织、2000余名爱心人士参与,关爱救助基金、慈善协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认领“微心愿”2000余条。市救助基金会、市福彩中心、市慈善总会和10个县(市)区慈善机构为2023年考取本科以上院校的孤儿、城乡低保、低保边缘户、建档立卡脱贫户、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的学生1343人,发放助学金228.7万元。

聚力“三个健全”,建立多领域救助帮扶机制

健全工作台账。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困境儿童工作台账,做到信息多部门共建共享,及时动态更新。每季度对困境儿童进行全面精准摸排一次,按照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进行分类,“一人一策”落实帮扶举措,实现应助尽助。

健全包联责任。实施“多对一”包联举措。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逐一落实1名监护照料人,负责照料儿童日常生活;为全部困境儿童逐一落实1名帮扶责任人,负责及时帮助解决儿童遇到的困难;为全部在校就读困境儿童逐一落实1名包联教师,负责关注儿童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为部分残疾儿童提供了送教上门服务;招募爱心代理爸妈与有需求的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一对一”认养认亲,每月至少送去一次问候,每季度至少做一件实事,每年至少陪伴过一次有纪念意义的节日。

健全四级体系。建成“两中心一站一点”四级未保救助服务体系:1家市级、14家县级未保中心,实现市县两级未保中心全覆盖;按照“七有一助”(有场所、有标识、有专人负责、有机构职责、有工作制度、有工作流程、有档案资料,日常有社会力量协助开展工作)标准,建成乡(街)未保工作站231家,实现乡镇街道未保工作站全覆盖,其中8家在2023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工站(未保工作站),引进社工机构27家、专业社工414名协助开展工作;按照“五有”标准(即有场所、有标识、有专人负责、有岗位职责、有档案资料),建成村(居)未保工作点1684个。全市乡(街)儿童督导员244人、村(居)儿童主任6254人,实现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法律法规以及儿童福利政策等宣传,开展儿童防溺水、防烫伤等安全教育培训,参训人员6500余人。

抓好“三个提升”,落实全方位关爱保障政策

提升政策落实精准度。对符合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情形的儿童及时认定,按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补贴。机构养育孤儿生活补贴每人每月提高至1750元,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月提高至1300元。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困境儿童及时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补助金。自2023年7月1日起,城市低保对象月平均补差665元,农村低保对象月平均补差498元。开展“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免费为246名孤儿进行体检,为10名孤儿提供医疗救助。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资助102名孤儿大学生完成学业。

机构养育水平。市儿童福利院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儿童福利机构推行“养治教康+社工+安置”于一体的养育新模式,2022年被评定为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在保障每个孩子吃得好、穿得暖的基础上,注重心灵慰藉和情感陪伴,组织开展安全教育、荣辱观教育、青春期教育、山水游、艺术赏析等各类活动20次。

提升个性化服务需求。依托市县未保中心有需求儿童及时提供临时照料、护送返乡、心理疏导、司法救助、家暴庇护、落户安置等救助服务111人次,链接社会力量开展慰问走访、暑期夏令营、安全教育培训等困境儿童关爱活动30余次,受益儿童千余人。市未保中心为4个社区建立安心小屋工作站,开展困境儿童和社区家庭专项团体心理辅导。开展预防儿童烧烫伤宣传活动24次,受益家长和儿童1972人。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进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以保障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基本权益为导向,精准施策,统筹解决好群体性的需求和个性化的要求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基础,更加注重各类困境儿童的精神关爱和成长成才。持续开展儿童福利院“精准化管理 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细化养育照护服务、强化特色康复能力建设、优化特殊教育服务、开展专业社工服务,更好保障机构内儿童健康安全成长。以提升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水平为重点,建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筑牢困境儿童兜底保障网,营造困境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的良好社会环境。


 
民政资讯 | 政务公开 | 政民互动 | 公共服务 | 设为主页 | 网站地图


ICP备案:冀ICP备13009492号-1 冀公网安备:130203020006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