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儿童福利院始终遵循“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坚持“用真情温暖每颗童心,用爱心绘就每张笑脸,用奉献托起幸福之家,用知识蕴育多彩人生”的办院理念,倾力打造“亲情育孤”服务品牌,在全省率先完成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创新转型工作,接收来自各县区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0余名,对焦个体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落实权益保障,积极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养、治、教、康+社工+安置”的“4+2”发展格局,在儿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持续发力,努力为孩子托起一片幸福蓝天。
精心养护,做好抚养工作。做好新入院儿童的综合评估,及时掌握儿童身心健康情况,提供精准对接服务,保障各项基本权益落实。进一步细化抚育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十项205条,实施精准化管理,推行精细化养育,确保儿童营养健康,无尿布疹现象。进一步明确了2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监护权,有效防范和化解了法律风险。进行生活、消防、康复等设施设备提升改造工程,设立微型消防站、加装逃生滑梯等,确保儿童人身安全,提升生活舒适度、便捷性和安全性。设立“开放日”“爱心日”,搭建社会交往平台;维护好公众号运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助残爱孤氛围。
医养同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构建绿色就医通道,保障儿童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形成关爱精神残障儿童有效机制,联系专科医院,进行精神康复,做好寻医探访,全方面做好生活等保障工作。稳步开展“明天计划”,实现指征儿童的手术矫治率100%,确保符合参保条件的儿童的医保参保率达到100%,计划免疫率100%。
多元康复,提高儿童康复质量。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原则,将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搭建康复师外出培训平台,引入小儿推拿,不断改善残障儿童的肢体、运动和智力发展能力,提升生存质量。2022年8月被认定为“二级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
尊重差异,加强儿童教育保障。开展全纳性教学,实现适龄适学儿童入学率100%。院内特教班开展学前基础教育和儿童早教,积极开发儿童语言功能,引导儿童体能训练。结合教育部门,帮助轻度残疾儿童和其他正常儿童一样,尽可能在社会性学校随班就读或者接受正规的特殊教育。当前,院内在外就读儿童达到66名,其中8名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社工服务,满足儿童发展需求。发挥社工专业优势,精准评估儿童需求,开展情感抚慰,发掘儿童内生动力,激发儿童潜能,促进儿童进入成长需要的最佳环境。组织青春期、荣辱观、系列安全等团体活动,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系列文化传承、红色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动,丰富儿童生活,厚植爱国、爱党情怀。
优化安置,做好儿童离院衔接。儿童成年后,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分类妥善安置成年孤儿,确保儿童成年后有所得、有所医、有所养、有所居、有所扶。当前分类妥善安置成年孤儿65人,帮助其中10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孤儿申领了公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