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拓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唐山市民政局迅速部署,积极推进,念好“快、全、准”三字经,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日,经过全面摸排,全市已采集录入低收入人口1.7万人数据信息。
突出一个“快”字,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快速出台政策。河北省低收入人口相关政策出台后,局主要领导迅速组织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就制定唐山市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进行研究,对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快速印发《唐山市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试行)》(唐民规〔2021〕1号),指导各县(市、区)开展低保边缘家庭的摸排认定工作。二是快速部署。主管副局长组织社会救助处相关人员就数据库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提高思想认识,及时转移工作重心。指定专人负责采集录入工作,压实工作责任。迅速向各县(市、区)下发通知,明确时间节点,集中力量,强化措施,提高效率。三是快速培训宣传。指导各县(市、区)快速召开培训会,对各乡镇(街道)主管副职及民政干部进行专项培训,使基层民政干部快速掌握低收入人口的科学界定方法、摸排工作范围、健全数据采集和动态更新机制以及具体摸排录入要求等工作重点和技巧。同时,充分利用村(居)委会宣传阵地,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入户走访、公开栏公开政策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关注的浓厚氛围。四是快速督导。针对低收入排查工作时间短、要求高、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市民政局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处室精干力量为成员的督导组,对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快速开展检查,指导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突出一个“全”字,对特殊困难群众进行全面摸排。一是摸排方式“全”。组织各乡镇(街道)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动员村级组织、社会救助协理员,通过入户走访、自主申请、基层上报、收入核对、数据比对、群众反映等方式全面摸排低收入人口情况。二是摸排对象“全”。低保边缘家庭、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今年以来退出低保家庭、申请低保未通过家庭和信访人员等特殊群体进行全面摸排,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三是摸排范围“全”。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走村入户,发挥村级组织,尤其是民政专干、社区网格员的作用,深入群众家中了解情况。同时加强现有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及临时救助人员信息维护,确保数据完整、准确。
突出一个“准”字,精准录入低收入人口。一是精准落实省民政厅低收入人口相关政策。吃透《河北省民政厅关于做好建设低收入人口数据库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按照文件中2大项7小类低收入人口认定标准进行认定。二是精准认定低保边缘家庭人口。主要从收入线、财产线、刚性支出等方面,精准把握低收入人口认定标准。收入线方面,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高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但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 1.5倍,且未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财产线方面,车辆、房产、金融资产等标准基本参照低保对象。刚性支出方面,家庭人均年收入扣减医疗、教育、残疾康复和因灾因意外事故等支出。三是精准录入其他低收入人口。对今年以来退出低保人员、申请低保未通过人员以及拨打社会救助热线人员和其他信访人员进行梳理,将符合条件者全部录入数据库。
目前,全市共采集录入低收入人口1.7万人数据信息并及时做好动态更新,基本建成低收入人口数据库,为高质量做好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